驳说山里的东西够吃,一点都不匮乏。
这些老人手里干着的,是包草莓的活,在夏芜此前的视频里也有介绍。
怕夏芜不信,杨四叔干完活带着锄头来找她,要夏芜见识见识山里的蔬菜,他身后还跟着杨明远那个皮猴,非要跟着一起去。
一行人出发,路上杨明远对镜头很好奇,一会儿在小路上奔跑,一会儿突然出现在镜头前,莫名其妙来一句:“夏夏姐,我会上电视不?”
夏芜:“会,你怕不怕?”
杨明远对镜头做鬼脸:“我才不怕嘞,几点的台,我让他们都等着看我去!”
这段视频夏芜保留了,村里出镜的人,夏芜也都提前征求得到了他们同意。
到河边的竹林里,夏芜还拍到了杨国峰,知道这条视频是为了宣传村里的山货,杨国峰厚着脸皮要来出镜的机会,热心大叔给他们介绍哪里冬笋多,一路上还一直说冬笋好吃,冬笋营养丰富。
杨国峰颇有一种敢想敢干不怕困难的迷人气质,别人在镜头前多少会有些不自在,他是镜头王者,一条过,就像是平时生活在镜头之下,没有半点不自在,就是介绍山货时热心过头了。
劳作一下午,夏芜他们收获颇丰,把冬笋带回去处理清洗干净。
这次刘桂珍留一些冬笋晚上炒菜,剩下的找出一个透明罐子,打算把这些冬笋做成酸笋条子。
这也是她在网上学的,此前没做过,谁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。
不过家里冬笋多的很,足够她多做试验。
冬笋挖好了,就是到山上采木耳,夏芜当然也不是一个人去的,随行的还有石红娘和丘兰几位妇人,几人说着笑着进了迷雾笼罩的山,打破了清冷的寂静。
当冬日的第一缕暖阳穿透森林照在腐木上的木耳时,镜头下的夏芜如同被召唤一般,发现这些山野里的野生精灵。
野生木耳的营养价值很高,补血养血,保护心脑血管,富含膳食纤维,促进肠道蠕动。同时还兼具口感独特,爽滑脆嫩等食用特点,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还是很高的。
不过大多数人都只吃过养殖木耳,很少吃到野生的。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这句话到现代社会仍不过时。
像这种好东西,也只能在靠近大山的村庄里有品尝的机会。
不然在市面上买,很容易上当受骗。
晚饭时分的镜头,杨弘文站在杨家的平房顶上拍摄,放眼望去,辽阔的山脚下坐落着七零八散的房屋,升起的炊烟是家中有人的讯号,黄昏日落,倦鸟归家,人也如同鸟儿一般,纷纷返回家中。
镜头从远及近地拉到厨房,刘桂珍和杨国俊在厨房里备菜,炒冬笋,炒木耳,烙饼……
夫妻两个一边做饭,一边聊着山上找木耳的趣事,菜炒的差不多了,刘桂珍夹一筷子,让夏芜凑上前品尝咸淡。
“好吃不?”
“好吃!”
夏芜绝没有半分伪装,自己辛苦上山摘来的,既享受到了采摘的乐趣,又享受到美味,心里的满足足以把这道菜推上美味的巅峰。
视频在一家人坐在堂屋吃饭,其乐融融,镜头逐渐拉远,出现标题字幕中结束。
整体来说延续了夏芜剪辑视频一贯细腻悠扬的特色,山脚下的乡村,在杨弘文的镜头里如同静谧沉稳的少女,一点点被人揭开神秘的面纱,展露出迷人的神态。
杨弘文的拍摄,加上夏芜的剪辑,让视频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。
就是这样的魅力,为夏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粉丝。
江真和李建斌近在眼前,亲自见证了夏芜和杨弘文拍摄的全过程。
他们知道杨弘文有些异于常人,平时杨弘文不怎么说话,行为举止如同七八岁孩童,那种幼稚的反差感出现在一个成年男人身上,任谁都能看出他的不正常。
可在拍摄视频时,杨弘文身心灌注,无比认真,他一天摄影都没学过,只是拍自己所见,拍他想拍,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。
透过他的镜头,好像能看到他的内心世界。
让好些人提前看过视频,确认没什么问题后,夏芜就把视频上传到快抖了。
这是她签约快抖后发布的第二条视频,因为是独家签约,快抖毫不吝啬给她推流,再加上夏芜现在积攒一些粉丝量,当他们看到又是一期高质量视频之后,很多人自发地花钱给她买推流。
不出意外地,这条视频成了夏芜新的流量高峰,每次刷新,后台的播放量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,评论、转发、点赞,每分每秒都在跳动。
随之而来的,就是被视频吸引到的粉丝提问,他们想尝尝冬笋和野木耳,不知道有没有渠道购买。
这正中夏芜和杨国峰的下怀。
夏芜回答网友的评论,说现在这个季节冬笋比较多,可以上架,但是野木耳数量有限,即使上架可能也不会满足购买。
她这样说,越发激起网友的好奇心,一个劲地催她上链接。
第42章 合作初体验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